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饲料主要原料包括大豆、豆粕、玉米、鱼粉、氨基酸、杂粕、乳清粉、油脂、肉骨粉、谷物、饲料添加剂等。
饲料根据营养特性可以分为八大类:粗饲料、青绿饲料、青贮饲料、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饲料和添加剂。
1、粗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在18%以上,主要包括干草类、秸秆类、农副产品类等。
2、青绿饲料:自然水分含量在60%以上,包括牧草类、叶菜类、非淀粉质的根茎瓜果类等。
3、青贮饲料:用新鲜的天然植物性饲料制成的青贮及加有适量糠麸类或其他添加物的青贮饲料。
4、能量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在18%以下,粗蛋白质含量在20%以下,主要包括谷实类、糠麸类、淀粉质的根茎瓜果类等。
5、蛋白质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在18%以下,粗蛋白质含量在20%以上,包括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动物性蛋白质饲料等。
6、矿物质饲料:包括工业合成的或天然的单一矿物质饲料,多种矿物质混合的矿物质饲料等。
7、维生素饲料:指人工合成或提纯的单一维生素或复合维生素。
8、添加剂:用于强化饲养效果,有利于配合饲料生产和贮存的非营养性添加剂原料及其配制产品。
按满足动物营养需要层面分类,饲料产品可分为:
1、全价配合饲料:含有满足动物对蛋白、能量、常量矿物质、微量矿物质、维生素及各类营养性及非营养性添加剂需求的饲料。可直接饲喂动物。
2、浓缩饲料:通常饲料配方中能量饲料如玉米、小麦、麸皮等占配方比例在50%以上,而这些原料多是养殖业者自产或采购的原料,为减低运输成本,饲料生产者设计出不含能量原料的饲料产品,养殖业者购回此类产品后与自产或自购的能量原料进行混合后即可生产出相对成本较低的全价配合饲料。
3、预混合饲料:为进一步满足规模饲养者精细化饲养和降低成本的需求,饲料生产者设计出预混合饲料产品,这类产品主要包含矿物质、维生素、各类营养性及非营养性添加剂。
饲料的保存方法
1、 通风干燥:饲料存储区的通风必须要好,避免潮湿空气的滞留。饲料存储区的温湿度需要随时掌握,以便及时调整,好在适宜的条件下存储。只有通风干燥的存储条件才有助于饲料的保存。
2、 防潮:防潮措施是保证饲料免受霉菌和细菌感染的关键。如果在饲料中发现微量潮湿,应立即清理吸潮的区域。在存储饲料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塑料薄膜、所谓“饲料袋”等防潮的材料帮助保鲜。
3、 避免阳光直射:阳光可以让饲料中的脂肪酸避免氧化,而在阳光下放置会导致饲料变味和品质变差。所以,在放饲料的房间中,应避免日光直射,将饲料储存在阴凉、干燥处。
4、防虫:在饲料中加入长效的杀虫剂,防止杂质和容易被飞虫吸收的害虫渗透饲料中。还可以使用密闭的储存方式,以避免昆虫侵入。
饲料的注意事项
1、饲料不宜久存:饲料的新鲜度很关键。不合适的保存方式会导致饲料微生物和营养成分的不同程度破坏。不同类型的饲料适合不同的保存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饲养种类调整储存时间。
2、避免各种混杂:不同品种的饲料、颜色和型号不同,可能会产生混合错乱,导致养殖效果不良。应尽量避免在一个容器中混合不同品种的饲料,必要时进行分类管理。
3、依据季节调整:存放饲料的房间的温度、湿度等条件,需要根据季节和天气不断地进行调整,确保饲料在最佳的保存环境中。
4、使用食品级材料:限制食品添加剂等成分,只使用可食用材料。使用食品级材料,不仅可以增加饲料的含量,还可以改善饲料的口感。
5、加强定期检查:饲料定期检查很重要。对饲料的新鲜度、颜色、味道等进行检查,如果发现质量不佳,应立即丢弃。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应该会更加了解饲料的种类及相应的保存方法和注意事项,选择合适的饲料,保证饲料的新鲜和质量对于畜禽的健康发育至关重要。